充满民俗故事的俏皮话
东北人说话幽默风趣,这其中俏皮话功不可没,在日常说话中恰如其分的加入几句就能引人入胜博得掌声。俏皮话的形成带有地域特色,民风民俗和生产实践,经过岁月的淘洗留下来的都是经典,下边我给大家细说几个在长春周边常说的俏皮话的由来故事。
1.说人外行,“坐火车拿大鞭——老赶。”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大地上无论是运输货物还是人远行都是靠牲口拉的车,都是车老板拿着鞭子驱赶牲口,久而久之形成了共识——车要走就要有人拿鞭子赶,但是东清铁路和南满先后建成联通,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大连铁路,经常赶大车走南闯北的车老板看到了不用鞭子赶的车,出于自嘲杜撰出:坐火车拿大鞭——老赶这句俏皮话,在大车店各处的车老板相聚流传,更扩散到没有通火车的地方。
2.说人光说不做。“瘸子打围——坐山喊”。打围就是围猎,大家约定一个日期从四面八方向一个地方呐喊着进发对圈内的猎物进行捕杀,不许使用火枪,只许用棍棒和长矛,瘸子参加围猎追逐不到到猎物只落得坐山(本地人把野地不论是否有山都叫山)喊了。
3.说人办事中规中矩、诚实。“庄稼佬点豆子——一步两埯”,传统的方法播种黄豆是前头牲口拉着木犁破开原垄,有人踩格子(把新土踩出一趟沟),点种人一步点两埯,一埯4—6粒,常言道:豆豆,四五六。犁杖回来盖上土一垄豆子就种完,点种子的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庄稼人受人信赖和尊重。
4.说人自我感觉良好,“卖炕席不打捆——卷着不错”,从前北方人不论城市和乡村炕上都铺席,炕席用芦苇或者高粱秆加工成席篾编织而成,有的人冬季把编席子当副业,编成的拿席子到集市上出售,进入腊月是销售旺季,本地有一句老话叫:过年炕上没席,当家的脸上没皮,男人自己不会编炕席只能去买,成大捆的炕席运到集市上再分开,一张席子卷成一捆立着摆在市场上卖,摆在市场上的成捆的席子看着都不错,买席子人就不能摸一捆就走,要打开捆仔细检查,评价席子好坏标准很多,比方说是否适合自家炕的长短宽窄,四边是否平直四角方正,席篾瓣是否宽窄均匀、席篾之间靠的是否紧实等等。很多席子成捆摆在那里看着很好,但是有的席子经不起打开检查,就有了这句俏皮话。
5.说一个事情办的好或者物品好。“花子房找宿(宿字长春周边人读朽字普通话标准读音)儿——没盖的”,花子房,旧社会乞丐过夜的地方,城市和集镇上都有,都是慈善人家捐赠建筑的。找宿是借宿的意思,花子房里借宿,乞丐们自己都没有被子盖哪里还有给借宿的人盖的被子,“没盖的”是长春周边人夸一个物件好,事情办的完美,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意思。
6.说有付出没回报,“带孝的鞋——白帮”,传统习俗老人去世儿女不光要穿孝服扎孝带,还要把鞋帮用白布蒙上,所以就有了带孝的鞋白帮的事实,更多的时候暗指拉帮套的男人。
7.说人说话办事不合时宜,“娶媳妇吹天鹅——不是曲子”。过去娶媳妇都要吹喇叭,天鹅,唢呐曲牌名悲调,专用于葬礼上吹奏,婚礼仪式上吹奏葬礼上专用的曲牌,不挨揍才怪。
8.说人知趣,“杀猪不吹——蔫(褪)退”,蔫退,默默的退出。过去乡下人杀猪在把猪杀死以后,要在猪后蹄上把皮割个小口,用8—10毫米粗钢筋做的挺杖在皮肉间插几个通道,之后往里面吹气,边吹气边用棒子捶,直到猪各部位的皮都鼓起来方便褪毛,而专业的屠户杀猪都是不吹直接褪毛,所以就有了蔫褪。
9.说人办事有一搭无一搭不值得相信,“扔把笤帚占盘碾子”,在粮米加工靠牲口拉着碾子、磨的年代里,每天谁先用谁后用就要在每天晚上和上午谁家用完之后,用一个小葫芦瓢装上点糠扣在碾盘或者磨上,叫做占碾子、占磨。扔上一把笤帚占碾子不正规,用也可不用也行,并不是真正的需要用。
10.说人随大流、滥竽充数。“打当当混肉吃”,这里的打当当是“打单鼓”的讹传,在东北过去每当初冬到第二年初春都要举行萨满祭祀,俗称“烧香”、“达祖宗”“打单鼓”“唱家戏”,有萨满带领人员从事祭祀祖宗、祈福消灾,一个团队三至五人,除了打头鼓(俗称掌坛的)二鼓负责主唱有真本事以外,其他人都拿小鼓随声附和伴唱,伴唱的又叫撤腿的儿的,有的人是学徒,有的人是社会闲散好吃懒做人员充当,因为每家烧香祭祀都要杀猪请客,答谢随礼宾朋,打单鼓队伍就是上宾当然有肉吃。在今天吃肉是平常不过的事,在过去平常人想吃顿肉却是很难办到的,加入打单鼓队伍混吃喝的人被叫做“打单鼓混肉吃”,叫白了成了“打当当混肉吃”。
随着老一代人逐渐逝去,这些俏皮话也将消失了。
东北人说话幽默风趣,这其中俏皮话功不可没,在日常说话中恰如其分的加入几句就能引人入胜博得掌声。俏皮话的形成带有地域特色,民风民俗和生产实践,经过岁月的淘洗留下来的都是经典,下边我给大家细说几个在长春周边常说的俏皮话的由来故事。
1.说人外行,“坐火车拿大鞭——老赶。”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大地上无论是运输货物还是人远行都是靠牲口拉的车,都是车老板拿着鞭子驱赶牲口,久而久之形成了共识——车要走就要有人拿鞭子赶,但是东清铁路和南满先后建成联通,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大连铁路,经常赶大车走南闯北的车老板看到了不用鞭子赶的车,出于自嘲杜撰出:坐火车拿大鞭——老赶这句俏皮话,在大车店各处的车老板相聚流传,更扩散到没有通火车的地方。
2.说人光说不做。“瘸子打围——坐山喊”。打围就是围猎,大家约定一个日期从四面八方向一个地方呐喊着进发对圈内的猎物进行捕杀,不许使用火枪,只许用棍棒和长矛,瘸子参加围猎追逐不到到猎物只落得坐山(本地人把野地不论是否有山都叫山)喊了。
3.说人办事中规中矩、诚实。“庄稼佬点豆子——一步两埯”,传统的方法播种黄豆是前头牲口拉着木犁破开原垄,有人踩格子(把新土踩出一趟沟),点种人一步点两埯,一埯4—6粒,常言道:豆豆,四五六。犁杖回来盖上土一垄豆子就种完,点种子的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庄稼人受人信赖和尊重。
4.说人自我感觉良好,“卖炕席不打捆——卷着不错”,从前北方人不论城市和乡村炕上都铺席,炕席用芦苇或者高粱秆加工成席篾编织而成,有的人冬季把编席子当副业,编成的拿席子到集市上出售,进入腊月是销售旺季,本地有一句老话叫:过年炕上没席,当家的脸上没皮,男人自己不会编炕席只能去买,成大捆的炕席运到集市上再分开,一张席子卷成一捆立着摆在市场上卖,摆在市场上的成捆的席子看着都不错,买席子人就不能摸一捆就走,要打开捆仔细检查,评价席子好坏标准很多,比方说是否适合自家炕的长短宽窄,四边是否平直四角方正,席篾瓣是否宽窄均匀、席篾之间靠的是否紧实等等。很多席子成捆摆在那里看着很好,但是有的席子经不起打开检查,就有了这句俏皮话。
5.说一个事情办的好或者物品好。“花子房找宿(宿字长春周边人读朽字普通话标准读音)儿——没盖的”,花子房,旧社会乞丐过夜的地方,城市和集镇上都有,都是慈善人家捐赠建筑的。找宿是借宿的意思,花子房里借宿,乞丐们自己都没有被子盖哪里还有给借宿的人盖的被子,“没盖的”是长春周边人夸一个物件好,事情办的完美,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意思。
6.说有付出没回报,“带孝的鞋——白帮”,传统习俗老人去世儿女不光要穿孝服扎孝带,还要把鞋帮用白布蒙上,所以就有了带孝的鞋白帮的事实,更多的时候暗指拉帮套的男人。
7.说人说话办事不合时宜,“娶媳妇吹天鹅——不是曲子”。过去娶媳妇都要吹喇叭,天鹅,唢呐曲牌名悲调,专用于葬礼上吹奏,婚礼仪式上吹奏葬礼上专用的曲牌,不挨揍才怪。
8.说人知趣,“杀猪不吹——蔫(褪)退”,蔫退,默默的退出。过去乡下人杀猪在把猪杀死以后,要在猪后蹄上把皮割个小口,用8—10毫米粗钢筋做的挺杖在皮肉间插几个通道,之后往里面吹气,边吹气边用棒子捶,直到猪各部位的皮都鼓起来方便褪毛,而专业的屠户杀猪都是不吹直接褪毛,所以就有了蔫褪。
9.说人办事有一搭无一搭不值得相信,“扔把笤帚占盘碾子”,在粮米加工靠牲口拉着碾子、磨的年代里,每天谁先用谁后用就要在每天晚上和上午谁家用完之后,用一个小葫芦瓢装上点糠扣在碾盘或者磨上,叫做占碾子、占磨。扔上一把笤帚占碾子不正规,用也可不用也行,并不是真正的需要用。
10.说人随大流、滥竽充数。“打当当混肉吃”,这里的打当当是“打单鼓”的讹传,在东北过去每当初冬到第二年初春都要举行萨满祭祀,俗称“烧香”、“达祖宗”“打单鼓”“唱家戏”,有萨满带领人员从事祭祀祖宗、祈福消灾,一个团队三至五人,除了打头鼓(俗称掌坛的)二鼓负责主唱有真本事以外,其他人都拿小鼓随声附和伴唱,伴唱的又叫撤腿的儿的,有的人是学徒,有的人是社会闲散好吃懒做人员充当,因为每家烧香祭祀都要杀猪请客,答谢随礼宾朋,打单鼓队伍就是上宾当然有肉吃。在今天吃肉是平常不过的事,在过去平常人想吃顿肉却是很难办到的,加入打单鼓队伍混吃喝的人被叫做“打单鼓混肉吃”,叫白了成了“打当当混肉吃”。
随着老一代人逐渐逝去,这些俏皮话也将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