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日本房地产崩盘,解析 从头又看了一遍日本房地产事件始末,

感情分析

  

上世纪日本房地产崩盘,解析。
从头又看了一遍日本房地产事件始末,发现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观点。
大概经过:90年代左右,日本经济迎来大发展,股市和房市全面飙红。更有传闻号称仅东京的地产随便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由此可知当时日本经济的疯狂。而广场协议的签订,使日元更快升值,国外游资加入,从而把经济推向高峰。政策的主动刺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日本政府对房地产实施了最严调控,上调利率,收紧了信贷,限制对房产的贷款量。随着抛售潮的来临,经济也陷入危机。大量企业倒闭,自杀率和失业率飙升。繁荣落幕。
以前看资料那会,包括很多人都觉得广场协议是其中的转折点。那时也觉得,这不明摆着告诉人家:日元要升值啦。那各方游资肯定大量涌入的,因为签了协议,是要升值的。有利润的地方,总有资本。
其实广场协议推高了日元,吸引了游资,加快股市和房市到达顶峰。但应该谁都想不到,日本政府选择主动刺破泡沫。
当调控政策来临,已是疯狂的高峰,大量抛售挤压,直接崩盘。想想看就知道多难受了,那边还在还房贷,房价直接掉了一半,你说心疼不?接着还房贷还是不还?更何况在经济极速下滑的时候,工作和工资都会受到影响的。
细看之下,似乎是政策的失误。可深入感受,从众心理、利润回报率、稳定性、环境影响等等都会影响到当时每个人的想法。
我看到了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日本是个岛国,房地产是有限的,日后肯定会升值的”。听起来没毛病,可时间成本和实体经济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而不是仅仅一句话,就听进心坎里了。
无疑从各种例子看,房子的稳定性和投资回报率都是很高的。而资本入局肯定选回报率高的。那么滚起来是怎样的相信各位多多少少也看到了。
我有点想不通的是,为何在最疯狂的几年,很多人都上了车呢?真的是理性在起决定因素吗?还是看到回报率,满脑子都是赚多少呢?
可以肯定的是,政策的主动刺破带来了刹不住车的下滑形势。而由大多数人所推动的繁荣終是由每个人承担后果。

  

标签: 感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