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虽是青帮老大,却有一个举国为民的儿子,一生为祖国奋斗-受我

挽留爱情

  

杜月笙虽是青帮老大,却有一个举国为民的儿子,一生为祖国奋斗
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我们来自哪里,出身何方,我们都始终坚信着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所以即使在“家天下”的封建统治时期,大家也都坚定着“一个国不过是一个规模更大的家”的想法,愿意为了这个大家庭的发展贡献力量。
而要说民国时期名气最大的“黑老大”,杜月笙绝对名列榜首,那部以其为原型而创作的《上海滩》,更是成为了影视剧的经典之作,至今都影响着后人。
但是“黑老大”毕竟是“黑老大”,能走到这个位置,绝对不是清廉仁义能够做到的,而即便是心狠手辣之人,也有自己的人性光辉之处,就比如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正是在杜月笙的教育观影响下,这个“黑老大”最小的儿子成年后不仅品德与才华兼备,更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奋斗终生,无私捐赠的资产更是超过了20亿!这个人,就是杜维善。
说到杜维善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而且有杜月笙的名声在外,大家每每谈及杜维善的时候,也不免会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一段“杜月笙之子”的前缀。
但事实上,杜维善其人恰如他的名字一样,为人和善,与世无争。这和杜维善自小接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杜月笙是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作为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学历的人,杜月笙深知要从底层一步步出人头地,所付出的艰辛有多大。他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当年的那些苦日子,所以对于每一位子女,他都聘请了专门的家庭教师来教他们读书。
与此同时,杜月笙也深切地明白,单有学识还远远不够,子女们未来的路能走多远多稳,更需要良好的品德作为依托。所以杜月笙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帮会的事物,毕竟自己进入黑帮是无可奈何,而子女们却不一样,他们应该有更好的前程。
更多时候,杜月笙都言传身教的一般地教育着子女,要上进、要独立、要谦和……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杜维善自然也就拥有了良好的品德。而随着杜维善一天天长大,中国的局势也终于从动荡走向了稳定。
作为“黑老大”的杜月笙,感受到了国内情势的变化,也明白自己身份的特殊性,继续留在国内势必非常冒险。所以他赶紧筹谋,带着全家人赶到了香港。
原本在杜月笙的安排里,他们是以香港为中心,之后举家都是要迁往欧洲的,只是杜月笙却没有料到,举家搬迁面临的阻碍十分大,手头的资金与人脉根本不足以支撑。
而与此同时,杜月笙的身体情况也每况愈下,支撑不了他做长途跋涉。就这样,杜月笙一家不得不在香港暂住下来,直到1951年,重病缠身的杜月笙倒在了病榻之上……
而奄奄一息之际,杜月笙所放不下的,还是自己的那些儿女,甚至为孩子们留下了两条训诫:一个是今后杜家的子女们都不得沾染黑道方面的任何事宜;另一个就是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留完这两条训诫之后不久,杜月笙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杜月笙留下的两条训诫,对杜家的儿女们影响深远,因而他所留下的八个儿子三个女儿中,不仅没有一个混黑道,而且个个都很有才干。而小儿子杜维善,更是将父亲的这些训诫牢记在心,不断努力充实自己,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杜月笙离开人世之后,面对杜家窘迫的家境与四散的兄弟,年仅十八的杜维善先是跟着母亲一起去了台湾。
他们母子在台湾生活了一段时间,也就是在这里,杜维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最终还凭借着傲人的成绩,留学澳大利亚。
那段时间虽然很穷很苦,但是生活的磨砺给与杜维善的,只有“千磨万击还坚劲”。钱不够,就自己勤工俭学,自己去挣;遇到了问题,就多加钻研,虚心请教。
他干过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挖矿、钻井、卖牛羊……人们很难相信,杜维善会是在上海叱咤一方的“黑老大”——杜月笙的儿子。而杜维善就这样踏实勤勉地去做了,最终也收获了很好的成绩。
学成归来后的杜维善,从事了地质研究工作,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婚姻。与此同时,他也想着怎么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所以凭着自己的经验与头脑,在创办一家肉类贸易公司而大获成功之后,杜维善不断凭借自己的敏锐判断基本原始资金,渐渐地打造了殷实的家底。保证了生活的基本需求后,杜维善开始进入收藏行业,开始做一件大事——文物收藏。
之所以说是“大事”,就在于杜维善做的收藏不是自己收藏,而是多方收集流落在外的那些国宝,然后将国外的文物追踪回来。
而在这个收集文物的过程中,杜维善最感兴趣的还是古钱币的收藏,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的领域,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钱币身上的那些价值,也很少有人能将古钱币的收藏做成体系。
既然无人牵头,那就从自己开始!于是杜维善凭借着自己的热爱,扛起了收集古钱币的重任。从1992年起,杜维善更是先后多次向国内捐赠古钱币,数量超两千枚,价值超二十亿元人民币。同时,他也凭借自己对于古钱币的研究知识,开始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杜维善的付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他不但收获了白玉兰奖的肯定,其事迹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这项研究事业中去。

  

标签: 挽留爱情